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qsnbdf/赖秀福: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支持力度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总量突破3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本世纪内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先增后降,当前至年代将是老龄化最快的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赖秀福表示,长寿时代到来,国民养老资金储备是否充足成为事关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对此,他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一份“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赖秀福谈到,当下,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迟滞,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刚刚起步,占比微乎其微。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独木难支,收支压力日益凸显,国民养老面临挑战。从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的对比来看,第二支柱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组成,企业年金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中小企业缺乏动力参与,而职业年金仅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参与,且当前参与率已经处于82%的高位,发展空间有限;由企业主导的第二支柱还面临企业经营风险、金融市场波动和交易信用风险。第三支柱可自愿参与、由市场主体运营、账户资金归个人,具有激励性强、透明度高、灵活性好等优点。虽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但受众大,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此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未来将涌现更多的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者,而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和第二支柱的覆盖范围均有限,第三支柱成为最优选择。
“近年来,国家*策不断强化发展第三支柱的重要性。”赖秀福指出,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为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多类金融产品均可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即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产品。年10月21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发挥金融优势。*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在国家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下,‘十四五’时期,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赖秀福强调。
加大*策支持、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与服务
基于此,赖秀福提出四点建议。
在强化制度建设方面,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扩大第三支柱覆盖面和供给能力。提升第三支柱的民众参与度和覆盖面,目标实现全人口10%以上的覆盖,弥补第二支柱在覆盖面上的不足。调动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主体积极性,增加金融机构供给能力,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二要探索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专属账户体系,打通各支柱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特别是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账户之间应率先做好制度对接与互补。三要加快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建议将保险系、信托系产品作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初期的产品主体。支持保险业、信托业先行先试养老金第三支柱并进行深化和扩大推广。
在加大*策支持方面,一是财*税务部门要加大对第三支柱产品的*策支持力度,出台一揽子强有力的激励*策。包括税延、税免、直接补贴等举措。提升养老税延的抵扣金额;提高税延养老保险交费限额、降低领取税率、投资收益领取阶段免征稅;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交费,并针对超额交费部分制定分段的个税抵扣*策等;同时要研究设计避免过于向较高收入人群倾斜的*策制度。二是尽快扩大税延商业养老险试点或直接推向全国。
在普及养老金融教育方面,要制定养老金融教育的具体规范,开展全国性的养老金融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开展基础金融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理财的观念;行业协会出台相关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指引,明确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者教育方面的责任、金融机构加大宣传,提高客户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等。不同主体共同努力,全方位提高国民的养老金融素养及养老金融投资能力。
在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与服务方面,一是建立丰富的市场化、多元化第三支柱产品体系,满足人民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消费能力的养老和养老金融需求;明确养老金融本身的规则、统一产品的标准,在交费方式、领取条件、资金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估与设计;鼓励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扩展保障责任,提供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立足消费者需求,便于民众参与,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等。二是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提供健康与养老服务,打造“保险+医养”产业链。培育完整的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团队的建设,发挥保险公司在医疗养老行业资金优势,产业协同优势和客户优势,打造“保险+医养”产业链。实施大健康、大养老战略,加快布局养老社区;促进养老市场和保险业的融合发展。未来应对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建设养老社区等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更大激励。(作者:张末冬)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及时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