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顾问(CFC)精彩内容合集
(播放CFC视频请注意流量哦~)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它的作用有哪些,怎样构成的?
1、商业银行资本金: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及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货币资金和保留在银行的利润。
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1)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按照投入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资本公积,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部分和接受捐赠的财产等形式所增加的资本。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一种积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金的50%)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在其未分配前与实收资本和公积金具有同样的作用。
(2)附属资本: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五年及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贷款呆账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从事放款业务过程中,按规定以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于补偿可能发生的贷款呆账随时的准备金。
坏账准备金:是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提取,用于核销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损失。
投资风险准备金: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可按上年末投资余额的3‰提取。如达到上年末投资余额的1%时可实行差额提取。
五年及五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属于金融债券的一种,是由商业银行发行并还本付息的资本性债券,用来弥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
3、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在其日常经营和保证长期生存能力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1)资本金是一种减震器。当管理层注意到银行的问题并恢复银行的盈利性之前,资本通过吸纳财务和经营损失,减少了银行破产的风险。
(2)在存款流入之前,资本为银行注册、组建和经营提供了所需资金。一家新银行需要启动资金来购买土地、盖新楼或租场地、装备设施、甚至聘请职员。
(3)资本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消除了债权人(包括存款人)对银行财务能力的疑虑。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才能使借款人相信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也能满足其信贷需求。
(4)资本为银行的增长和新业务、新计划及新设施的发展提供资金。当银行成长时,它需要额外的资本,用来支持其增长并且承担提供新业务和建新设施的风险。大部分银行最终的规模超过了创始时的水平,资本的注入使银行在更多的地区开展业务,建立新的分支机构来满足扩大了的市场和为客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5)资本作为规范银行增长的因素,有助于保证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管理当局和金融市场要求银行资本的增长大致和贷款及其风险资产的增长一致。因此,随着银行风险的增加,银行资本吸纳损失的能力也会增加,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如果扩大得太快,市场和管理机构会给出信号,要求它或者放慢速度,或者增加资本。
(6)资本在银行兼并的浪潮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规定,发放给一个借款人的贷款限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15%,因此,资本增长不够快的银行会发觉自己在争夺大客户的竞争中失去了市场份额。
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经营含义:
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实行一定程度的分业管制。分为三个层次:
①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分离
②金融机构内部,即银行、保险、证券这些子行业之间业务分离
③各子行业内部业务进一步分离
2、分业经营理论依据:
银行如果过深涉入证券业务,会增加银行体系风险。
证券由于收益大,可能诱导商行大量投入资金,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银行的社会联系大,有信息优势,在投资时处于有利地位,这样不利于中小投资者。
3、混业经营含义:
金融机构实行综合经营的一种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①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综合经营
②金融机构内部,即银行、保险、证券这些子行业之间综合经营
③各子行业内部综合经营
4、混业经营理论依据:
①混业经营具有信息优势;
②规模经济;
③实现资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利弊分析
/p>
5、分业经营优缺点:
优点①有利于控制系统性风险
②有助于排除其他机构竞争③避免垄断④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⑤便于金融监管
缺点①难以发挥优势互补②难以取得规模经济③单一业务缺乏竞争力
6、混业经营优缺点:
优点①易取得规模经济②各业务之间优势互补③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④可以充分了解客户,满足其多样化需求⑤经营多种业务,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①容易形成垄断②易导致新风险③不同业务之间利益冲突难协调④不利于金融监管
7、我国发展混业经营的意义:
①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
②各业务之间优势互补
③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
④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
⑤帮助部分国有企业脱困,完善其治理结构
8、我国目前未能实现混业经营的原因:
①我国金融机构缺乏稳健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风险意识不足
②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③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④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
※本文来源:第一消费金融。
声明:本文系“金融百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