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做保险行业很多年,但第一次彻底研究保险,是源于偶然翻开了母亲十几年前购买的一款保险,*华人寿的一款分红型终身寿险,每年交几千元保费,但实际上保额比较低,分红我查了一下,十几年也没有多少,作为一个并不定裕的家庭的母亲,这种保险缺乏任何疾病保障。保险不是不好,只是销售错了对象。。。。
谈起这款保险,母亲一直很惊讶,因为当时的营销员说,这款产品有”高额分红“,相当于公司会把利润分给客户,而且交了20年后,可以立即领养老金。其实她一直不清楚,这是一款分红型的终身寿险,确实可以做减额或年金转化,奈何保额实在太低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身为子女,我们都在担心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意外风险问题,其实这些所有的都是问题的表面,本质还是做为儿女的核心关键——钱的问题。将来这些从哪里来?
一.50岁以上投保并不容易
1.保险公司嫌贫爱富
旅游保作为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具有所有金融机构典型的”嫌贫爱富“的特征,除了一些*策性的险种,比如交强险、比如税优健康险等。保险公司在经营时,首要考虑的是利润和经济利益,而后才是社会责任。其实道理想想都明白,连投保人都自己感觉到身体有风险时,保险公司一定也会感受到。
所以:嫌贫爱富=对其它被保险人公平
2.50岁的父母投保并不容易
许多消费者作为儿女想给父母购买一份保险,挑来挑去发现只有意外险、防癌险可以购买,且价格不菲,于是感叹:
为什么保险公司放着这块巨大的市场不做呢?为什么不进行产品创新。
其实:商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生病的概率自然会升高,不仅我们知道,保险公司也知道。
保险公司到底给50岁以上的人群设置了什么样的门槛呢?
购买年龄限制:很多保险都有购买年龄限制,比如医疗保险、定期寿险65岁以后基本买不到了,所以年龄限制是第一个门槛。
产品保额限制:随着年龄增长,重疾风险加大,所以保险公司也会更加严格的核保,购买重疾险所交保费和保额相当,杠杆极低,已经失去了购买保险的意义。很多防癌险也都有保额的限制,虽然卖给你,但是保额很低。
健康告知严格: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疾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为父母购买保险还受健康告知的制约。
价格昂贵:其实与前面的”杠杆极低“是一个原理,因为可以购买到的保障低了。所以价格就显得更昂贵。
所以保险规划要趁着,如果到了老年在考虑购买保险,都会遇到上面的困境。
二.现在可以为爸妈投保什么险
初初之前在文章中曾说过,家庭风险保障规划,保障向左,理财向右。两者不要同时在一个产品上实现。
比如初初经常诟病的有坑的产品。比如儿童中常见的:智悦人生、智能星等。倒不是初初对这些公司有意见,而是说,一款保险产品如果包括了太多的理财、分红的功能,则总价格是贵的,在营销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预算,一直会有销售误导产生,夸大分红或理财的功能,直指人的赚钱的内心。有病治病,没有病返本。
初初从来只强调,保险姓保的理念,所以推荐的产品也都是保障型优先,这不是说年龄大了不应该考虑年金、养老金的储备,只是说,首先应该保障类产品充足才行。
直接说结论:保障型的产品是:为50岁以上的父母买保险,主要就是意外险、防癌险、医疗保险。
三.产品推荐
1.一定要先购买一份意外险
那些连一份意外险都不舍得给爸妈购买的人,将来有可能付出自己钱包中更多的孝顺钱。这句话看似极不中听,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意外险随着年龄的增大,意外医疗和意外伤害的概率是增加的,尤其是骨折风险,但保险公司基本上把65岁以上,做到了均衡费率,主要是为了营销方便。而65岁以上一般则需要单独的意外险产品了。费率高了一大截。
对于50岁以上的爸妈来讲,开始由中年人向老年人过渡,特别60多岁退休后,岁月的风霜在他们的身体雕琢,经常有腿脚疼痛、骨质疏松等问题,发生骨折等着意外情况更加常见,所以为爸妈购买意外保险,保额并不是第一位的,因为退休后经济收入本身也是下降的,并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了,但其风险特征应该尤其考虑意外医疗社保外用药的问题。
公式是:意外医疗社保外用药意外医疗免赔额或率意外住院津贴意外险保额。
这个公式并不是说,老年人不适当购买高端高额意外险,而是说,一定要优先考虑意外医疗社保外用药,因为骨折的自费比例实在太高,而老年人的意外医疗的索赔频率也远高于年轻人。
50岁到65岁的爸妈推荐:众安保险的”个人综合意外险“。为爸妈可以选择基础款,仅需元,即可有2万元不限社保用药的意外医疗;如果预算多想提高保额建议选择元档。
购买